治“陰陽菜單”要有“法治清單”
近日,有博主反映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一餐廳涉嫌“缺斤短兩”“陰陽菜單”,本地游客消費羊肉花費198元,外地游客卻需要支付298元。據了解,海拉爾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第一時間對涉事餐飲店進行現場檢查核實,并于2日對相關餐飲店立案調查。
(《央廣網》8月3日)
暑期游正火熱,面對旅游旺季,一些商家選擇“趁火打劫”、渾水摸魚,只顧短期利益,對游客肆意欺客宰客。這樣的現象在一些旅游景區較為常見。
此前媒體曝光“桂林某烤肉店驚現陰陽菜盤”事件、桂林某餐飲店米粉存在陰陽菜單問題……對本地熟客是“優惠價”“良心價”,對外地游客則是高價。此次呼倫貝爾這家餐飲店被立案調查,也是因涉“陰陽菜單”。在收費上對本地熟客和外地游客區別對待,有違消費公平。
這種做法涉嫌消費欺詐,違背了定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交易原則。一些商家認為游客不會是“回頭客”,只想做“一錘子買賣”,而本地人則可能是“回頭客”,對他們青睞有加,這也是一些景區商家制訂“陰陽價”“陰陽菜單”或進行欺客宰客的主要原因。
看人下菜碟的“陰陽價”或對外地游客收費過高,也會影響外地游客的消費體驗。而且對外地游客與本地人區別對待的心態還可能影響其他方面,而不止于制訂“陰陽價”,比如在服務態度、菜量上等,無形中,外地游客逐漸成了“二等消費者”,在各方面都低本地消費者一等。
治“陰陽菜單”要有“法治清單”。對待消費者,要“一碗水端平”,不能進行價格歧視,要少一些見人下菜碟的“陰陽菜單”。而面對不期而遇的“熱度”,也需要地方加強旅游市場價格監管,遏制欺客宰客現象,對商家“殺生”“欺生”的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增加無良商家的違法違規成本,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機制。
推動旅游業發展,要有正確方式,真正善待游客,下一些實打實的功夫,不能把游客當成“二等消費者”,不能只做“一錘子買賣”,少一些“陰陽價”,多一些“公平價”,只有這樣,“買賣”才能長久,各方才能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