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惡意報警要法治與德治并舉
110報警電話是打擊違法犯罪和救助群眾的“生命熱線”,無論黑夜白晝,110接警員24小時在崗在位,時刻守護這條“生命通道”。但總有一些人,無故惡意撥打110。
(8月19日《安慶晚報》)
110是社會治安保障的“生命線”。然而,一些人卻出于一時興起、酒后沖動,甚至惡意報復,把110當作“玩笑熱線”。這種行為看似“小事”,實則危害極大,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警務資源,更可能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錯失最佳救援時機。
惡意撥打110,本質上是對公共安全的漠視。公共資源有限,特別是警務資源,必須用在“刀刃上”。每一次無效報警,都意味著接警員的注意力被分散,出警力量被拖延,緊急救助被遲滯。在緊急情況下,哪怕延誤一兩分鐘,都可能是生死之差。一個人的“玩笑”,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悲劇。
從法律角度看,惡意撥打報警電話是觸碰法律紅線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規定,謊報警情、擾亂公共秩序者要受到處罰;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拿公共安全開玩笑,不僅要付出社會譴責的代價,還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然而,僅靠處罰還不夠。惡意報警的存在,也提醒我們:公眾對于報警電話的特殊屬性認識還需提升。現代社會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公共秩序的共同維護。一個不尊重公共資源、不敬畏公共規則的人,不僅可能打擾一通電話,還可能在更多場合制造麻煩。
因此,治理惡意報警,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并舉”。一方面要依法從嚴懲處,讓違法者付出代價,形成有力震懾;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公德教育,把“公共資源人人珍惜”的意識植入人心。可以通過校園教育、社區宣傳、媒體報道等方式,讓更多人明白:110是生命線,必須敬畏、珍惜。
110報警電話的背后,是無數警務人員晝夜守護的辛勞,是全社會對公共安全的共同期待。守護好這條生命熱線,就是守護好千家萬戶的平安。
珍惜愛護公共資源,是對社會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只有人人都守護好報警電話這條生命通道,社會公共安全保障才會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