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賣紙上規則變為行動自覺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市聚焦當前網絡外賣經營行為存在的突出問題,從七大方面為其劃紅線、立規矩。這一舉措不僅關乎消費者權益保障,更直指行業長期存在的惡性競爭等頑疾,為外賣行業回歸健康發展軌道提供了重要指引。
立規矩易,守規矩難。為外賣行業立規矩只是規范發展的起點,而讓外賣“紙上規矩”變為“行動自覺”,則需要監管與服務雙雙發力,既需要監管“長牙帶電”,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通過大數據監測平臺訂單數據、價格波動、商家投訴等信息,及時發現“明停暗補”“虛假優惠”等規避監管的行為。對頂風作案的平臺和商家,依法依規從嚴處罰,公開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違規必查、查則必究”的震懾力。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合規評估,確保監管無死角、不缺位,讓“紙上規矩”真正轉化為行業共識。又要服務“精準滴灌”, 對中小商家開展合規培訓,幫助其理解規矩、適應監管;對平臺的良性創新給予肯定,鼓勵其在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消費體驗上發力;支持平臺優化供應鏈、開發“品質專區”,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配送效率、改善用戶體驗,讓競爭回歸服務與品質的正軌;建立“白名單”“紅黑榜”等機制,對合規商家給予流量扶持、信用激勵……一系列服務“組合拳” 必須打得穩準狠。
“人心齊,泰山移”,外賣規矩的落地從來就不是監管部門或服務機構的“獨角戲”,還需要平臺、商家、騎手乃至消費者共同“大合唱”。平臺應主動對接監管要求,把合規培訓納入商家入駐考核,將合理配送時效嵌入算法優化;商家和騎手要從“被動遵守”轉向“主動踐行”,把規矩內化為經營習慣和職業準則;消費者也可通過“陽光評價”參與監督,對合規商家給予認可,對違規行為及時反饋。當監管的“剛性約束”、服務的“柔性支撐”與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形成合力,外賣規矩才能從“紙上要求”變為全行業的“行動自覺”,真正構建起規范有序的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