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的同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
野寨中學的“國防答卷”
潛山野寨中學坐落于大別山革命老區,是一所國防教育特色鮮明的學校。多年來,該校將國防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學,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涵,持續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鼓舞下,一批批學子把攜筆從戎、報效國家作為人生追求,從軍報國蔚然成風。近三年,共有110名畢業生考入軍校。
究竟是什么,讓野寨中學成為“強軍夢”生根發芽的沃土?
學校:融入血脈的國防基因
2025年8月1日,潛山野寨中學內氣氛熱烈,潛山市軍地聯合為今年新考取軍校的學子舉行歡送儀式。“考上軍校,是你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第一步。希望你們早日成為一名合格軍人,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2025屆310班班主任余節難掩激動。今年,他班上有6名學生考入軍校。
野寨中學誕生于抗戰烽火中,是全國唯一一所“因陵建校、以校護陵”的中學,校內安葬著985位抗日英烈。“國防基因,從一開始就寫進了這所學校的血脈。”校長程林說,“崇軍尚武、熱愛國防”始終是學校的傳統。
在余節看來,學生踴躍報考軍校,正是學校國防教育落到實處的最好體現。“我們的國防教育,不僅助力學生圓夢軍校,更是一種國防意識的深植和行為的自覺。”他說。
漫步校園,猶如置身宏大的國防課堂。忠烈祠、博物館、烈士紀念塔、國防教育主題展館、300多米長的抗戰浮雕墻,構建起立體國防育人環境;入學時軍訓、學期中軍事講座、國防教育講座、各軍校的夏令營,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國防;“長城計劃”“國防七校獎”“國防科技育英班”等“軍地校”合作項目,為有志學子護航。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保衛者,必須置于國防教育的關鍵位置。”潛山市人武部干部姜斌表示,如今野寨中學“生生不息”的國防教育理念日益清晰。2025年2月,該人武部邀請學校師生代表共同將一份三等功喜報,送至國防科技大學大二學員葉大山家中。葉大山2023年從野寨中學考入軍校,是帶著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邁進軍校的學生。
“師兄的經歷深深激勵了我,也更加堅定了我的從軍信念。”今年以662分考入國防科技大學的凌家宜,曾參與相關志愿活動。當凌家宜站在臺上,學弟們內心又多了一位榜樣。
“無論是送喜報,還是‘攜信入校’,都是學校國防教育的重要環節。”姜斌說,與學校常態開展國防教育,要立足當下,更要放眼長遠“這不是一時之功,也難立竿見影,需久久為功,利在千秋。
學子:攜筆從戎,強軍有我
歷史是最深刻的教科書。985位抗戰英烈的精神,持續激勵著一代代野寨中學學子。
學校利用重要時間節點深化國防教育:在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高一新生舉辦開學典禮,組織參觀校史館;在9月18日鳴響警報,開展“國旗下講話”,提醒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在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舉行全校公祭……課堂內外,教師既傳授知識,更注重培塑學生的家國情懷。
“紅色,是野寨中學最莊重的底色。”程林說,每一個與抗戰、英烈相關的紀念日,學校都會舉行儀式。愛國主義與國防教育的感染、紅色校史的熏陶、英烈精神的傳承,讓“強軍夢”在學子心中生根開花。
“入學筑夢,畢業圓夢”已成為野寨中學特有的育人模式。“媽媽,我要考軍校!”2023年清明,凌家宜作為學生代表在祭掃英烈活動中發言。站在忠烈祠前,她心潮澎湃,回家后紅著眼眶向母親李婷道出心愿。
李婷從未想過從小舍不得吃苦的女兒會選擇從軍。“是野寨中學的環境感染了她,讓她堅定地走上了攜筆從戎這條路。”盡管不舍,她依然選擇守護女兒的夢想。
“光榮牌對我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家中長輩常說‘好男兒要當兵’,初中畢業紀念冊上我只寫下一句:‘我想考軍校。’”三年前,徐瑞考入野寨中學。當年,學校有12名畢業生被軍校錄取。看到宣傳欄中學長學姐的寄語,他主動找到班主任徐立軍詢問:“該怎么準備才能考上軍校?”老師把他帶到教學樓前的筑夢廣場。
那里,20余所軍校的介紹牌立于醒目位置。三年來,徐瑞無數次來到這里,默默盯住目標軍校,刻苦學習、堅持鍛煉。最終,他拿到火箭軍工程大學錄取書。
“野寨中學為我打開了從軍報國的大門。”初中就立志從軍的程皖,同樣感恩母校的培養。一場關于科技強軍的講座,讓他對“信息戰”“科技戰”有了新認識,今年他圓夢網絡空間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80歲的王勝生老人,曾在校任數學教師、常務副校長。退休后,他重返校園成為“國防教育宣講團”主講人。“烈士長眠于此,護佑百姓,他們的精神滋養著一代代學子。孩子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既能回望歷史,也更勇敢地面向未來。”
“我們歡迎更多師生、家長來到野寨中學,交流國防與愛國主義教育經驗,推廣有效做法,助力更多學子實現從軍夢。”副校長王寶堂說。
答卷:110名學子奔赴軍校
上個月,17歲的譚宇軒與父親譚亞明一起拆開武警警官學院錄取通知書時,父親眼角濕潤。
譚亞明是一名軍人,曾在西藏戍邊10年。他深知軍校之于兒子的意義。如今,兒子即將步入軍營,父子之間更添一份戰友之情。
身為國防動員系統基層干部,譚亞明懂得,國防教育就是要讓青少年走近國防、立志國防、實現抱負。
母親陳萍說,軍校是男人的“美容院”。她相信四年后兒子走出軍校時,一定會烙上軍人特有的堅毅,正如二十年前的丈夫。“拆開錄取通知書時我心情復雜,既欣慰又不舍。但我們能做的,就是托舉他去飛翔。”陳萍說。
飛翔,對306班畢業生張明朗而言,已在登上“運-20”那一刻成為現實。“鯤鵬”振翅,托舉新一代飛行學員翱翔萬里蒼穹。張明朗的飛行夢始于兩年前。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的20名同學回信,學長方新昊、聶佳睿已乘“鯤鵬”前往空軍航空大學。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學長的壯志,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將夢想書寫于藍天之上。
寒假時,在學校“軍校生活分享會”上,張明朗見到學長聶佳睿。得知學弟也有飛行夢,聶佳睿說:“既然立志報國,再苦也要堅持。”他主動與張明朗結對,幫助制定體能計劃、關心學習成績、普及航空知識。
“張明朗的例子是我校國防教育的一次成功實踐。”副校長王寶堂說,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國防教育,引導學生攜筆從戎,實現從“精神國防”到“人才國防”的全面培育。“希望這些孩子成長為守護國家的鋼鐵長城。”
2023年秋季開學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的20名同學回信;2024年,該校軍校錄取人數創新高,達51人。今年,該校又有39人被軍校錄取,錄取人數占安慶市被軍校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3年,該校共有110名學子夢圓軍校。
“總書記的回信是勉勵、期望和囑托。”校黨總支書記朱太平表示,“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耕國防教育,持續為強國夢、強軍夢輸送優秀人才。”
巍巍天柱山,擎天立地;潺潺潛水河,奔流不息。傳唱八十余載的野寨中學校歌中寫道:“立地頂天期救國,開來繼往志堅強。”強軍報國的種子,已在天柱腳下生根發芽、宜城大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