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我國完成高校20%學科專業調整
??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
??記者從8月28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23年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的上述目標,已如期實現。
??兩年來,全國高校增設博士點1064個、碩士點2258個,撤銷博士點27個、碩士點285個;新增本科專業點3715個,撤銷和停招6638個;高職新增專業點1.2萬個,撤銷專業點8200余個。
??這些學科專業調整,有何亮點?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調整,圍繞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做優特色學科專業,實現分類發展、特色發展。
??在教育系統與行業部門聯動下,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調整力度不斷加大,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
??新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區域國別等一批新興學科專業;
??18個省份、97所高校已報送290份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任務書;
??加強戰略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面向低空經濟領域,打破三年一輪學位授權審核限制,支持有關高校設置相關目錄外學科;
??增設國際郵輪管理、健康與醫療保障等29種本科專業;
??面向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6個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啟動實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養計劃。
??學科專業,為什么要動態調整?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樹人、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始終依循知識邏輯和國家戰略需要科學動態調整,極富中國特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結構日益復雜、產業升級日益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對人才培養不斷提出新要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朱秀梅介紹,我國人才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產業人才隊伍存在重點領域人才數量不足、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不足情況,調整學科專業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重大務實舉措。
??在學科專業調整帶動下,高校通過資源整合、機制創新,直面新領域的“硬骨頭”。
??“新學科不是對原有航空學科的‘復制粘貼’,低空領域的航空器、飛行環境、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以低空技術與工程學科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閆曉軍介紹,“我們發揮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管理等學科專業集群優勢,牽頭起草低空技術與工程學科建設指南,率先構建本博貫通的學科專業。”

8月1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進行自研仿復眼偏振組合導航系統無人機聯調測試。(張之軒 攝)
??著眼未來,學科專業建設如何深入推進?
??“以超常規人才培養為‘起手式’,下好學科布局‘先手棋’,打好產教融合‘組合拳’……”復旦大學副校長馬余剛解得生動。
??設置新的學科專業,質量擺在第一位置。
??“學科專業不能憑空產生,一定要真正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具備成熟的學科基礎條件、以完善質量保障體系作支撐。”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介紹,總體看,我國學科專業劃分相對穩定,遵循知識傳承創新客觀規律,相關課程和教材建設同步推進。
??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近日印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建立健全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在解決人才供需不匹配矛盾問題方面,教育部與相關部門正加快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瞄準“數量規模”“結構布局”“能力素養”適配,指導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欒宗濤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實施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著力提升學科專業設置與國家戰略需求、科技發展的匹配度,促進改革成果轉化應用。記者 魏冠宇